圖資異動
集水區調成果應用研究
更新日期2023年09月12日
✅新增高屏溪與曾文溪土砂堆積搬運指標與生產指標
👉高屏溪及其鄰近流域之地層與地質構造大致呈北北東—南南西走向延伸,高屏溪流域涵蓋面積廣大,地形坡度陡峭,每逢颱風暴雨,常造成山區及下游城鎮發生重大的土砂災害及淹水災情,如民國97年的卡玫基及辛樂克颱風與民國99年的凡那比颱風,但是特別在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颱風時遭受重創,民國101年的0610豪雨等,自流域上游、中游乃至下游地區分別發生山崩、土石流及淹水等災害,都為高屏流域帶來土砂災情,可從土砂堆積搬運指標看出莫拉克後三年後,整體高屏溪流域土砂運移情形。
👉從土砂生產量指標,則可以清楚查看到主要土砂產生之區域如圖紅框四個區域,也為水保所需關注之區域。
👉荖濃溪自寶來聚落以上之集水區,崩塌情形較下游嚴重,尤以梅山口上游處無人可及之區域,崩塌情形最為嚴重。其中在荖濃溪勤和至復興聚落河段間的布唐那斯溪(少年溪)、清水溪谷口,莫拉克颱風期間因土砂大量流出,形成高達 40米以上之土砂堆積區,為荖濃溪主流最為嚴重之土砂堆積區域。
👉隘寮溪上游的隘寮北溪與隘寮南溪,則為隘寮溪最為主要的崩塌土砂生產位置,區域內之聚落,如好茶村、霧台、上大武等,都為近年來之重點災害區位,逐年抬升,凸顯隘寮溪上游之土砂災害問題。
👉旗山溪崩塌率最高之區域,約在民生村上游一溪二溪,至甲仙區油礦溪匯流點為止,主要位於旗山溪之中上游段,並於集水區內形成數個大規模崩塌地,並於主流形成天然壩堰塞湖,包括有民生村上游二溪土石流所造成之那瑪夏堰塞湖,以及小林村獻肚山深層崩塌所形成之堰塞湖,甲仙至那瑪夏因承受坡面與支流之土砂材料而快速淤積,河道平均堆積高程高達20米以上。
👉曾文溪及其鄰近流域於界定之範圍內包括有5個次集水區,分別為烏山頭水庫、曾文水庫、南化水庫、鏡面水庫及曾文溪,針對2012年0610豪雨事件和2011年7月至11月累積降雨事件分析土砂堆積搬運指標與生產指標,土砂生產集中於曾文溪上游,搬運指標顯示主要堆積都集中於集水區下游(鏡面水庫西邊)處。
【圖4】荖濃溪土砂生產指標